問:如何看待塑料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各種影響?
塑料是人類文明(ming)歷史中(zhong)一(yi)項重大(da)的(de)發明(ming)。由于塑料可柔可剛、強度韌性(xing)跨度大(da)、耐(nai)用(yong)性(xing)好(hao),并且價格便(bian)宜、使用(yong)方(fang)便(bian),因此從上世紀(ji)50年代開始,塑料產品被廣泛使用(yong),增長(chang)迅猛。我們的(de)衣食住(zhu)行各個方(fang)面都已經離不(bu)開塑料。
然(ran)而,全(quan)球僅有10%的塑(su)料包裝得到(dao)回(hui)收再利用,40%被填埋,14%被焚燒,32%被丟棄在(zai)環(huan)境和(he)(he)海洋(yang)中。即(ji)使(shi)是環(huan)保理念和(he)(he)措施最成熟的歐(ou)洲,也只有不到(dao)30%得到(dao)了回(hui)收。
塑料垃圾在填埋場堆積如山、或在海洋上隨波漂流的畫面讓民眾觸目驚心。然而,塑料給社會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已在生活和生產的各個領域不可或缺。將“生產、使用、丟棄”的線性經濟模式,轉變為“循環經濟模式”,才能既滿足(zu)日常生活生產的需求,又能保證人類與(yu)環境的可持續(xu)發展。
問:各國紛紛出臺法令加緊對塑料制品和塑料包裝的使用、回收管理,這是不是意味著塑料包裝將在未來走投無路呢?
歐洲議會(hui)通過法案,2025年,塑料包裝(zhuang)物(wu)中必須包含(han)有至少25%的再生(sheng)成分;到2030年,歐盟國(guo)(guo)家所有的塑料包裝(zhuang)物(wu)都要(yao)實(shi)現回收利用。我國(guo)(guo)的“國(guo)(guo)門利劍”行動幾(ji)乎(hu)完全阻止了(le)洋垃圾的進(jin)口,在保護我國(guo)(guo)的自然環境的同時(shi),也(ye)讓世界各國(guo)(guo)認(ren)識(shi)到提(ti)高國(guo)(guo)內垃圾處理能力和(he)發展回收產(chan)業的重要(yao)性。
越(yue)來(lai)越(yue)多的消(xiao)費者和(he)普通(tong)民眾也表(biao)明了自己的環(huan)保立場。尼爾森(sen)的一項研究表(biao)明,66%的消(xiao)費者和(he)73%的千禧一代(dai)愿意選(xuan)擇體(ti)現(xian)環(huan)保理念的產品(pin),并為(wei)此支付額(e)外的成本。同時(shi),來(lai)自監管機構和(he)消(xiao)費者的雙重(zhong)壓力(li)將推動包(bao)裝(zhuang)物(wu)回收(shou)的落實。因此,可(ke)(ke)口可(ke)(ke)樂、百事、雀巢、宜家、瑪氏、寶潔等品(pin)牌紛紛做出承(cheng)諾,增加使用(yong)回收(shou)材料。
但是,從目前普遍的回收率和回收產品的品質來看,回收材料的供應,很難滿足這些大品牌承諾中所需的數量。那么,就需要整個回收行業盡快為新的需求做出戰略調整,及時進行產品升級,實現規模化、效益化地生產高等級回收料。通過技術升級,對廢舊塑料進行更加高效的分選、清洗,可以使回收材料達到原生料的品質,實現“同級再生”。在挪威,因為有押金制、飲料瓶智能回收機和混合垃圾的分選技術相互輔助,已有數以億計的瓶子實現了多達50次的循環再生;不(bu)但(dan)讓“循環使用”成(cheng)為可能,也提升(sheng)了(le)再生產業(ye)的(de)經濟效益。
問:塑料包裝產品的生命周期管理,應當如何貫穿整個包裝產業鏈?
要在真正意義(yi)上實現(xian)塑料包裝的(de)循(xun)環經(jing)濟(ji),必(bi)須從最(zui)初的(de)產品設計(ji)階(jie)段就(jiu)考慮回收再生的(de)可行性。
比如,引入新的(de)(de)(de)產品(pin)設(she)計標(biao)準,增加塑料(liao)產品(pin)的(de)(de)(de)使(shi)用(yong)壽命;讓不同材質的(de)(de)(de)部(bu)件可(ke)輕松(song)拆(chai)解(jie)分離;避免(mian)使(shi)用(yong)多層復合(he)材質;為各種包裝(zhuang)標(biao)簽選擇合(he)適的(de)(de)(de)粘貼方(fang)式(shi),用(yong)熱縮法代(dai)替強力膠粘;選用(yong)新的(de)(de)(de)染色劑(ji)代(dai)替傳(chuan)統的(de)(de)(de)炭(tan)黑染色劑(ji),;還可(ke)以考慮使(shi)用(yong)可(ke)生物降解(jie)或可(ke)堆肥的(de)(de)(de)塑料(liao)。
盡量減少在(zai)美容和工業產品中使用微塑料顆粒,也是非(fei)常重要(yao)的(de)環保之舉,因為(wei)這些微塑料顆粒通常都直(zhi)接進入排水系統,無(wu)法得到回收。
問:塑料包裝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是什么?陶朗為此做了哪些準備?
高(gao)品(pin)質(zhi)回收(shou)(shou)材料(liao)的需求在(zai)未來將越來越大(da)。毋(wu)庸置疑,越來越多的包裝企(qi)業將增(zeng)加使用(yong)回收(shou)(shou)材料(liao),并且,這些(xie)企(qi)業對于回收(shou)(shou)材料(liao)的要(yao)求也非常高(gao),通(tong)常是需要(yao)同(tong)原生料(liao)品(pin)質(zhi)相(xiang)同(tong)。
在陶朗,我們基于40多年在全球積累的回收產業經驗,發現押金制體系和生活垃圾的干濕分類是目前全球最為有效的兩種回收體系,搭配(pei)使用(yong),既可以顯著降低(di)回收(shou)的(de)環節和(he)成(cheng)本,又(you)可以保證回收(shou)產品的(de)品質(zhi),還(huan)能降低(di)政府、回收(shou)企業和(he)居民的(de)參與(yu)難(nan)度,有效提(ti)升回收(shou)率。
挪威目(mu)前就是結合實行(xing)了這兩種制度,與德國(guo)、日本等國(guo)家的細(xi)致(zhi)、繁雜的源(yuan)頭分類體系相比,效(xiao)率、成本和施(shi)行(xing)效(xiao)果好很多。因此,我們目(mu)前正在(zai)努力推廣這兩種高效(xiao)的回收制度的推廣。
此(ci)外,我們還每年將營業收(shou)入的8%投入研發(fa)(fa),不斷開(kai)發(fa)(fa)更為高效、精確的分選和回(hui)收(shou)技術,幫助回(hui)收(shou)企業提升生(sheng)產效率和經(jing)濟效益。
問:到目前為止已經共有107家快消品公司、零售商以及包裝制造企業承諾2025年使用和制造100%可回收、可再生或可降解的包裝。為幫助這些企業實現他們各自的目標,陶朗有何對策和建議嗎?
提起再(zai)生塑料,人們(men)往(wang)往(wang)是(shi)和“質量低劣”聯系在一(yi)起。尤其是(shi)在我國國內,回(hui)收(shou)行業極為分(fen)散(san),從拾荒者到(dao)大(da)小(xiao)回(hui)收(shou)站,涉及的(de)環節眾多,管理難度大(da),回(hui)收(shou)產品的(de)規(gui)模和品質都很難把(ba)控(kong)。因此,回(hui)收(shou)企業大(da)部(bu)分(fen)以降(jiang)級(ji)回(hui)收(shou)再(zai)生為主,就(jiu)是(shi)把(ba)回(hui)收(shou)的(de)PET瓶等產品降(jiang)級(ji)再(zai)生為長纖、短纖。
可以說,目前(qian)國內的回收(shou)料供應鏈暫(zan)時(shi)無(wu)法滿足快消品品牌(pai)和零售(shou)企業的需求。
我們建議(yi)有需(xu)求(qiu)的(de)(de)品牌方與規模大、技術實力強的(de)(de)回(hui)收(shou)(shou)企業建立回(hui)收(shou)(shou)料采(cai)購試點項(xiang)目,用成功的(de)(de)合作模式來帶動更多的(de)(de)回(hui)收(shou)(shou)企業進行技術升(sheng)級。這樣(yang)不但能夠幫(bang)助規范(fan)國內的(de)(de)回(hui)收(shou)(shou)企業,也能增加市場(chang)上(shang)的(de)(de)高端回(hui)收(shou)(shou)料供應。